- 学科类别:物权
- |
-
关键字:
物权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善意取得;国资监管
有人认为《物权法》对国有物权的保护远远不够,其实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症结,既非《物权法》上国有资产权利归属问题,也不是特殊保护问题,而是国家所有权如何行使的问题。传统上,由于国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等方面负有特殊的社会责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只讲所有制,而不讲所有权;只有根据所有制来区分的企业法,而没有不区分所有制的物权法。国有资产因此而受到优先于私有财产的特殊保护,这就...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三) Research of Economic-law Theory and Its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peasant (III) 刘大洪李华振 (接上文) 三、变迁:我国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律演化路径及评价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在20世纪之前,中华文明一直都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中...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之二) Research of Economic-law Theory and Its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peasant (II) 刘大洪李华振 (续上文) 二、机理:三农治理中的双失灵、博弈论、公共物品与第三部门之兴起 西方发达国家在三农问题的治理对策中,之所以如此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决不是偶然的。从法学的视...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之一) Research of Economic-law Theory and Its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peasant (I) 刘大洪李华振 内容提要: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出现,源于对市场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双失灵之弥补,源于国家与农民的法律博弈机制之变迁,源于公共物品的非国家化供给之机理。它是与市场调节、政府干预既相区别又相关联的...
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法学机理与制度变迁研究 Research of Economic-law Theory and Its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peasant 刘大洪李华振 内容提要:三农治理中第三部门的出现,源于对市场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双失灵之弥补,源于国家与农民的法律博弈机制之变迁,源于公共物品的非国家化供给之机理。它是与市场调节、政府干预既相区别又相关联的第三只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