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法理学
- |
-
关键字:
涉外法治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国家治理体系
2020年11月16至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上述...
-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 |
-
关键字:
习近平关于宪法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宪法作为根本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始终围绕着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特性,提出要正确地认识宪法在建国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和生命至上的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科学地对待宪法修改工作、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重视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以及做好宪法宣传和教育工作等,坚定...
- 学科类别:其他
- |
-
关键字:
法治日报;法治思维;法治宣传
今年是《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也是该报推动普法工作的第40年。 《法治日报》(当时称《中国法制报》)1980年8月1日正式创刊时,报纸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普及法律常识”简称“普法”,普法由此而来。从“一五”普法直至现在的“七五”普法...
-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 |
-
关键字:
法治体系;依法治理;依法执政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国家治理效能的评价和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继承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成就和对“文革”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具体...
- 学科类别:人工智能
- |
-
关键字:
大数据;虚拟事实;法律事实;法律效力;证据证明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JerryKaplan)撰写的《人工智能时代》①一书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两大灾难性冲击:持续性失业与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智能机器正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类的工作,而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在我们尚未完全走出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形态,不自觉地身处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混杂的时代里,数据和人工智能问题已经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②法学当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