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外国宪法
- |
-
关键字: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
上周五(2020年9月18日),广受爱戴的美国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1933-2020)去世了。由于她一生追求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而且对中国十分友好,在美国的大学参加法学院学生的模拟法庭活动时时常穿上访问中国时获赠的中国法袍,所以在中国也有很多朋友和粉丝。她去世后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刷屏式的悼念现象。 但我在这里不是要评价金斯伯格,而是想要讨论和预测一下她去世后的大法官提名以及这一提名对美国未来政治...
- 学科类别:人工智能
- |
-
关键字:
大数据;法律算法;人工智能
问题的提出 戊戌年春节刚过,就有两则关于人工智能的新闻先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一则是关于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另一则是关于一款法律人工智能产品(被称为“律政界AlphaGo”)的。 自动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最热门的应用领域之一,它结合了智能算法、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说是一种有“感知”、“判断”和“执行”能力的智能产品。 其鼓吹者不仅宣称自动驾驶汽车将大大减少目前全球每年100多万的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最终“...
- 学科类别:法律信息
- |
-
关键字:
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德国立法模式;
人工智能是一种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的技术,正像所有的技术一样,它服务于特定的人类目的。但机器学习(尤其是无监督学习)结果的不可控性又使得人工智能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其中蕴涵着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法律应当如何规制人工智能,从而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保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并将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已经引起广泛讨论和立法回应的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可以应用到...
公法仍在变迁2013/5/23 9:11:18
-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 |
-
关键字:
狄骥;公法;变迁
在《公法的变迁》一书开头,狄骥提出了一系列自我挑战式的问题:为什么要专门研究公法的变迁?法律难道不是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处在永恒的变迁之中吗?对法律进行的科学研究难道不就是对法律制度之演进过程的研究?对公法之变迁的研究不就是公法研究本身吗?读罢全书,诸位对这些问题想必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的确,公法一直在变迁,但在历史上的某些时刻,这种变迁具有“范式转换”的性质,值得最敏感、最深邃的法律心智去捕捉、去辨...
- 学科类别:中国宪法
- |
-
关键字:
乞讨;公民;共和主义;宪政
一、乞讨者作为公民的宪法意涵:国家的积极义务 乞丐也是公民,这个判断估计鲜有人会质疑。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同时,宪法第42条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第46条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显然,这些权利所对应的义务主体都是国家,国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公民实现这些经济社会权利。如果这些权利都得到了保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