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法院
- |
-
关键字:
维稳压力;组织形态;审判独立;基础性社会矛盾
一、问题与进路 早在1980年代末,国家开始强调“稳定压倒一切”。[1]在当时的环境中,这种意义上的稳定主要指向的是政治秩序。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维稳工作更加侧重于“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到了2000年左右,稳定问题主要有两个重要表征:一是“信访洪峰”持续高涨,二是“群体性事件”频发。在许多论者看来,这两个方面是判断社会稳定与否问题的敏感信号。随着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更加...
-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 |
-
关键字:
法律东方主义;后殖民法学;络德睦;治外法权;判例教义学
随着全球交通的便捷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东西方法律话语体系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互相冲突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给中国法研究带来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如何解读、审视欧美国家的法律体系;二是欧美国家学者及民众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法律体系;三是中国又是如何看待与回应欧美世界对中国法的认知。2013年,美国学者络德睦(Teemu Ruskola)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一...
- 学科类别:司法制度
- |
-
关键字:
中央事权属性;党政体制;基层法院;经济发展;自主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的司法领域中,“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是常见的政策话语,几十年来一以贯之[1]。在改革开放之前,司法服务经济建设的要求也会被提及,但是法院主要被定位为国家的专政工具,而且经济活动中的纠纷主要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方式解决,法院在其中的作用非常有限。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治理发生转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甚至“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
- 学科类别:诉讼制度
- |
-
关键字:
公诉审查制;权力分立制衡;司法审查;起诉法定原则
自14世纪欧陆国家创设检察官制以来,不仅有关公诉权的论争不断,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与功能更是学说纷纭。在1877年德意志帝国制定刑事诉讼法之后,德国的公诉制度成为东亚国家争先效仿的蓝本,尤其以日本以及我国晚清民国时期为甚。晚清以降,我国仿效邻国日本而间接地继受欧陆国家的公诉权制与检察官制,但是由于变法之初对欧陆检察官制的目的与精髓缺乏深入的研讨,加之立法上“诉讼监督制”的疏漏,我国的公诉权制度其实一...
- 学科类别:其他
- |
-
关键字:
群众观点;兴趣;职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逐步步入改革深水区,社会形势越发复杂,已经过去的2012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度。“换届”、“中国梦”、“司法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八项规定”等社会热点话题正通过多类型渠道进入到人们的视野,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转型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讨论,人们的生活方式亦正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革。年末,习近平总书记的八字警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更是触动了国人早已敏感的神经,掀起了一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