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关系”一章中,民法典对相关法律规则作出了多处重要修改和完善。一是明确了夫妻家事代理权。夫妻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平等,对日常家事具有平等的决定权。因此,夫妻互相行使家事代理权是婚姻的应有之义。然而,婚姻法并未对夫妻家事代理权作出规定。这次民法典编纂,确认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与相对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同时明确,夫妻之间对一方可以实施的民事...
- 学科类别:民法典
- |
-
关键字:
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是我国民法典规定的两项不同的人格权益,它们都是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的人格权益。二者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私密信息既属于隐私,受到隐私权的保护,又属于个人信息,可以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故此,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但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也有存在以下明显的区别。 1.权益属性不同,...
一是抚养权争议中子女的诉讼地位问题。民法典对关于抚养权纠纷案件中,已满8周岁子女的话语权作出规定,即关于谁应当拥有对该子女的抚养权,该子女的意见将作为裁判的根据。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该子女的陈述意见属于什么性质?该子女只是对哪一方拥有抚养权表达意见,其诉讼地位既不是证人,也非当事人,属于一种新类型的诉讼参与人,大类上可以归入“其他诉讼参与人”。此种情形下,子女的意见属于案件事实的范畴。 二是关于高...
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一大特色,凸显了我国对人格权保护的特别重视。人格权编中对民事诉讼法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该编中所规定的实体上的行为禁令,需要民事诉讼法在程序上予以对接,否则该行为禁令难以实施。以民法学者的认识来看,人格权行为禁令不同于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行为保全,因此,在程序上也不应适用获得行为保全裁定的程序;且认为此种行为禁令不以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相关诉讼为前提。行为保全与人格权行为禁令最大的...
疫情防控中适用刑法的重要意义。疫情期间故意传播病毒、造谣传谣等行为性质极其恶劣,后果十分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仅靠民事、行政手段不足以有效惩治这些行为。此时,如果不充分发挥刑法的惩罚功能,对之及时予以制裁,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发生,从而给防疫工作造成被动。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手段,除了惩罚功效外,还具有最高的道德否定性评价,能够对民众心理产生巨大威慑。一旦适用刑法定罪量刑,就会给社会大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