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检察院
- |
-
关键字:
司法责任制改革;司法责任;检察权运行机制;检察官惩戒
2018年10月,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实行司法责任制”,司法责任制从此成为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法定制度。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在“权”和“责”两端,目前为止对检察官赋权的改革进展较快,但对检察官追责的改革则相对滞后。在制度层面,关于检察官司法责任追究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在实务层面,虽然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已经在各省成立,但检察官惩戒机制尚未得到...
- 学科类别:民法典
- |
-
关键字:
民法典;侵权责任制度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通过对侵权人侵权责任的追究,落实了对各类民事权利的保障。在侵权责任编10章、95个条文中,有8个条文为新增条文,有44个条文为现行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基础上的实质性修订,其中许多修改内容对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都十分重要,推动我国侵权责任制度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增了有关侵权责任的重要制度 新增了“自甘风险”制度。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
- 学科类别:民事诉讼法
- |
-
关键字:
民事检察;诉讼监督;检察听证;程序公正
听证是指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其实质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1]听证制度来源于普通法,1946年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听证义务。在我国,1996年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听证程序,听证制度被率先引入行政执法领域,此后逐步扩展到立法、司法领域。检察机关也积极探索,先后在审查批捕、不起诉、刑事申诉、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等业务中实行听证制度...
- 学科类别:民事诉讼法
- |
-
关键字:
民事虚假诉讼;虚假诉讼罪;检察监督;指导性案例
“虚假诉讼”这一概念有刑事语境和民事语境之分。在刑事领域,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虚假诉讼罪,将“虚假诉讼”界定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作了进一步明确,因此刑事语境下的虚假诉讼概念较为明晰。但在民事领域,“虚假诉讼...
- 学科类别:民法典
- |
-
关键字:
民法典;合同编;立法精神;制度现代化
民法典的通过将极大促进我国合同制度的发展完善,表现为合同的订立规则更加完善,合同的效力认定更加准确,合同的履行规则更加丰富,合同的解除规则更加合理。 在民法典各编中,合同编所占的比重最大。民法典1260条中,合同编就有526个条文,占全部条文总数的42%。据统计,在合同编中,有112个条文系实质性修订,有70个条文为本次新增,二者所占合同编条文比重为34.6%。民法典的通过将极大促进我国合同制度的发展完善,而合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