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网络诈骗;犯罪;辩护;切入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以网络为媒介,面向不特定人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成为侵财类案件的“重灾区”。 网络诈骗犯罪,因为信息蔓延性、网络技术性和人身非接触性,法律问题争论比较多。具体来看,主要是集中于四个方面: 第一,相比于普通诈骗,电信诈骗较为严苛,犯罪数额采取最低标准,证据规则相对弱化。但是,电信诈骗内涵外延较为模糊,如何界分电信诈骗与普通诈骗是个问题。 第二,网络诈...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刑事责任年龄;降低
近年来,低龄少年杀人或重伤他人案件频频见诸报端,不断闯入大众视野,一次又一次的刺激着公众脆弱的神经,让人们对低龄少年犯罪产生担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呼声再起 2019年10月24日,大连警方发布通报,一名十岁女孩被一名十三岁男生蔡某某杀害。 大连警方称,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加害人蔡某某未满十四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按...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网络爬虫;数据;刑事责任
网络爬虫,是一种“自动化浏览网络”的程序,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模拟人工点击,自动地抓取互联网信息,比如网页、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简单说,这种程序的运行可以实现自动的、高效的读取、收集网络数据。网络爬虫的应用场景具有多样性,最为普遍的是利用爬虫程序读取数据的搜索引擎,以及电商系统中的价格比较工具。总体上来说,网络爬虫是根据爬虫编写者的意志行事,目的在于获取某项网络数据。 网络爬虫作为获取数据的一...
- 学科类别:刑法分则
- |
-
关键字:
“鹦鹉”案;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2018年3月30日,深圳“鹦鹉”案迎来终审宣判。深圳市中院认定王某犯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此前,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一、是否存在无罪空间判决书显示,王某售卖2只小金太阳鹦鹉,经鉴定为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绿颊锥尾鹦鹉,构成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此外,王某家中查获45只被保护鹦鹉待售,属犯罪未遂。判决作出后,引来广泛争议,质疑声不绝于耳,主张无罪论的观点诸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