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诉讼法学
- |
-
关键字:
强制执行公证;诉讼;债权债务关系
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在贷款或者受让债权时,常常就债权债务关系办理强制执行公证,让债权文书具有加强的证据效力,同时也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功能,从而实现对债务人的威慑作用,增加债务人躲避债务的机会成本。民事诉讼中,债务人往往利用诉讼程序的复杂性、长久性,在诉讼开始阶段故意转移财产,使得生效判决文书难以执行。但债权文书办理强制执行公证后,若债务人违约,债权人若如期拿到公证处的强制执行文书,则可以直接进入执行...
- 学科类别:信托、信贷法
- |
-
关键字:
新中国;信托业;信托业务与理论
2001年开始,在不断完善的监管规范之下,信托业逐渐走上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回归本源之路。2007-2012年间,信托业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然而,粗犷式发展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3年开始,信托业逐渐步入转型调整期,资产规模扩张放缓,行业监管体系愈加规范。尤其是2017年以来,监管趋严,资管新规推出,信托业回归本源的转型探索一直不曾停歇。规模增长与监管完善2001-2007年,回归本源...
- 学科类别:信托、信贷法
- |
-
关键字:
新中国;信托业;信托业务与理论
2001年前的信托业,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业的补充,确实在弥补银行信贷不足、突破计划体制的限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客观上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了金融体制改革。然而,在中国处于经济体制剧烈变革和转型的大背景下,信托业自身发展与信托业的监管也始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出现曲折、挫折都在情理之中,在特定时期付出一定的发展代价也在所难免。对这段曲...
-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旧中国;信托业;信托业务与理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战事原因,活期存款激增,同时工商业难以发展,无法开展放款业务,放款风险大大增加,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高涨,贷款利息甚至无法抵消通货膨胀的损失,因此必须得投资,且投资所获利润要大于贷款的利息收入。 根据当时规定,信托公司可以收受存款,吸收社会游资进行投资,经财政部核准后,信托公司可兼营买卖有价证券及不动产。同时为了摆脱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依赖,企业家纷纷成立自己的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
-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旧中国;信托业;信托业务与理论
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制度,信托业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四大支柱体系。现代意义上的信托业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在美国得到大力发展,之后信托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金融制度。 信托制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的,并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内,经历了从诞生到兴起再到百花齐放的兴盛发展。 1913-1927:信托业的诞生期 自1905年9月日俄战争后,战胜国日本将中国大连地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