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2006年《诈骗罪法》(Fraud Act)由女王在2006年11月8日颁布。正文16条,附表3个。该法值得关注的要点在于:(1)统一了长期以来英国在有关诈骗犯罪方面的混乱局面。该法规定的诈骗类犯罪大体上分为三类:以虚假陈述诈骗、以不披露信息诈骗、以滥用身份诈骗;另外,该法案第11条规定了“不诚实地获得服务”,其本质上也是诈骗,即骗取服务。英国的诈骗犯罪在具体构成要件方面略有不同。过去,英国虽然有骗取财物罪等,却没有如...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17条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17条: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四十六条之一: “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理论上一致认为,该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刑法中的...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英国;刑法;犯罪参与;刑事责任
引言 犯罪参与(participation in crimes)是两大法系各国刑法中普遍存在的刑事责任形式,然关于犯罪参与的理论和实践却林林总总、形态各异。以实行犯(perpetrator)的行为样态和罪责形式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犯罪乃是刑法规制可罚行为的基本和典型模式,犯罪参与责任则是用来解决非实行犯(non-perpetrator)之定罪与量刑的刑事制度。 何为犯罪参与的刑事处罚依据,如何区分典型形态下的犯罪实行者和犯罪参与人、如何确定犯罪参与的...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有影响力的人;行贿;行为要素;主观要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行为。本罪是《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六条(刑法第三百九十条之一)新增罪名。此前,刑法中的行贿犯罪已有5个具体罪名,它们是:(1)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2)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刑法...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刑事政策;刑法理论;行为价值
一、导言: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 “刑事政策(kriminalpolitik)”一词,18世纪末便在德国被使用,但现代意义上的“刑事政策”,始自德国学者 Feuerbach(1775-1833)1803年的刑法教科书,后来由H.W.E.Henke和Liszt等诸多学者的推广,逐渐形成了现代刑事政策学。大陆法系刑事法学关于刑事政策的定义尽管表述五花八门,但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二定义说”与“三定义说”。英美法系刑事法学中并没有大陆法系刑事法学意义上的刑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