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法律社会学
- |
-
关键字:
明清契约;契约制度;契约实践;明清时期
引言 存留至今的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不仅数量极多,种类亦很丰富,其内容涵盖了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各类契约文书的规范化和格式化,则意味着民众的契约实践以及由此建构的社会秩序与运作机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普遍化和统一性;也就是说,当时的契约实践已经超越了地方性和自发性,形成了跨地域和制度化的特征。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我国的社会秩序的构筑与运作来说,契约文书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如果缺了契约这个环节,我们对...
在此计量考核的时代,每到年底,数数填表,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一项常规事务。就我而言,一年下来,虽然忙忙碌碌,累死累活,但却乏善可陈。 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发表,那么读书就不过是为了写作。为写作而读书,则多少意味着读书需要一个理由;比较而言,无需理由的读书,就显得奢侈了。但是,如果这种奢侈能令自己愉悦,为什么不奢侈一下?开卷有益固然是好,开卷愉悦肯定也不坏。 意大利汉学家史华罗,是研究传统中国情感文化史的著...
- 学科类别:中国法制史
- |
-
关键字:
清代;刑部官员;律学素养;司法制度;官场惯例
对于清代司法问题的研究,不啻涉及制度安排,抑且关乎运作实践。然而,制度不会自动运行。其运行效果之良窳,是否实现了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与操作制度运行的特定群体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随着清代司法(制度与实践)研究的推进,司法官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也就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在制度安排上,州县牧令、直省督抚与刑部官员居于关键环节。他们的司法行为,必将对裁判结果产生深刻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1]从现...
-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韦伯;卡迪司法;清代中国;司法类型;情法两尽
1993年9月21-23日,在日本镰仓举办的“后期帝制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美日两国学者之间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审理“户婚田土细故”诉讼案件,州县官员究竟是“调停和息”抑或是“依法裁判”,在滋贺秀三与黄宗智之间展开了争论。这一争论,既涉及档案史料的解读,又关乎研究范式的运用。随着相关论著的中译本在我国学界的传播,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中国法律史学者的广泛关注。比如2006年11月11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的...
- 学科类别: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
-
关键字: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民间意识;清官司法
近年来,“清官戏”在我国大地颇为盛行,成为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法律文化现象。显然,“清官戏”的流行,不仅仅是由于其艺术上的审美观赏效果,而且涉及人们对于现实社会法制问题的焦虑与某种祈盼。笔者以为,要真正理解当代法制生活中的清官现象,就有必要深入到我们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去,通过对历史上清官的司法功能、司法风格以及司法方法的阐释,来读解当代清官现象的深层“符码”。虽然有关“清官”的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就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