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民法总则
- |
-
关键字:
公序良俗;民法;司法
不久前公布的《民法总则》正式确立了“公序良俗”原则,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一规定的本意,一方面是强调任何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另一方面是强调任何民事纠纷的解决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前者系对民事主体而言,后者系对解纷主体而言,但对后者的意义大于前者:无论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还是民间解纷组织,在制定民事法律、处理民事纠纷时,要谨守公序良俗底线。这个底线,不止是法律规范划定的底线,更是法治原...
-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司法;包公黑脸;法律文化
中国的司法礼仪文化,还有一个特别的标志性符号,就是包公黑脸。把包公黑脸当成中国司法文化的一个礼仪符号或价值标示来看待,也许更能解读中华法律文化的DNA。包公黑脸,是一个特别文化符号,是古时清官的专用标识。历史上真实的包公长什么样子,《宋史·包拯传》并没有记载。今传有一幅据称是包公的画像,也慈眉善目,看不到黑脸的样子。什么时候包公变成了黑脸?这大概是文化解释学要解释的。在古装戏中,包公的那个脸谱,...
- 学科类别: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
-
关键字:
传统民事法;支柱理念
传统中国有没有民法?传统中国有没有民法?从法典形态讲可以说没有,因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叫“民法”或“物权法”“合同法”“亲属法”“继承法”的法典。但是,从实在规则来讲,当然是有。因为,调整后世谓之民商事如户婚、田土、钱债、继承的规范,历朝历代很多;再加上家事国事无所不预且自成体系的“礼”以及民间习惯法,我们不能不承认传统中国的民事法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传统中国人如何看待民法?他们心目中有没有民法?这是...
- 学科类别:宪法学
- |
-
关键字:
德政;仁政;善政;宪政;人民立宪;宪法至上
中国自古没有宪法,更没有宪政。古代中国的法,有“天法”、“祖宗之法”、“王法”,但从来就没有宪法;古代中国的政治,有“德政”、“仁政”、“善政”,但从来就没有宪政。要在拥有这样一种悠久传统的国度里建设以民主法治为内涵的“宪政”,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任务。主要困难在哪里呢?在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或民族精神的DNA里没有人民公意立宪、宪法和法律至上这类宪政因子。 什么是“宪政”,我们不一定要理会法学家...
编辑提示:2010年,最高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在此背景下,回顾当代中国法院的文化建设就会发现,尽管颇有成果,同时也遭遇瓶颈,即如何将法院文化建设深入下去。于是在当下,总结经验是一方面,理论探讨也非常重要。本期特别策划以法院文化概念探讨为出发点,立足于反思现实中法院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目的是讨论法院文化建设中何为可为之事,何为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