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大清刑律;法学家;法律改革
一、沈家本的道路1900年11月6日临近中午时分,直隶首府保定城东南大约50米,暂署直隶按察使沈家本连同其他4位清朝官员署理直隶总督廷雍、参将王占魁、城守尉奎恒、候补道台谭文焕,被英、法、德、意四国组成的联军绑缚临时设置的法场。各位“被告”到齐后,主审法官随即宣读经过联军统帅瓦德西将军批准的判决结果,廷雍、王占魁、奎恒、谭文焕四人均因该年夏天公然支持义和团大肆杀戮西方人士,被判死刑。接下来,沈家本眼看着3位...
-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法政速成科;东洋;中日关系;留学教育
在近现代百余年中日政治法律思想文化交流历史进程中,日本法政大学一度为清国留学生开设的法政速成科(1904-1907)以其突出而长期的政治社会影响,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与该议题的重量级别似乎并不匹配。[1]相关历史资料的探索、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开展。[2]本文所欲揭示的这份《东洋》杂志,便是有关法政速成科的林林总总亟待开发的史料资源中的一例。 1988年日本法政大学出版...
- 学科类别:中国法律思想史
- |
-
关键字:
伯力城审判
2015年5月,《伯力城审判沉默半个世纪的证言》在九州出版社首次出版。随后,受到新华社、《解放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关注和密集报道。同年8月15日,本人又应邀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担任主讲,专门介绍了伯力城审判的来龙去脉。随后,中国法院网络电视台也进行系列专访,以示不忘历史,展望未来。 某位媒体记者曾经当面告知,原来对于二...
- 学科类别:中国法律思想史
- |
-
关键字:
法律现代化;梁启超;法治
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之下,法律现代化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然而,究竟何为法律现代化?法律现代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如何?法律现代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或者,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所谓的法律现代化呢?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似乎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这些基本的法史问题,回首看看来时的路。正如最近几年人们常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们法律现代化的“初心”是什么?它又...
- 学科类别:法律史学
- |
-
关键字:
法律史;中国法律史;中国风格
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律文明和法学研究历史。然而,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史学,则是从晚清时期才发端的。当时迫于国内外各种压力,中国在了解外部世界、引入新技术新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古老的法律制度和传统。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逐步确立以及法律制度的变革,中国近现代法律史学在国事蜩螗中蹒跚起步。它涉足法律、历史两大学科,逐渐成为中国现代知识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余年来,中国法律史学在曲折中不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