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制自成一系,与世界另几个重要法系并立,各有短长。如要加以检讨,应该先对它作一番整体的、深入的研究;如果想用另一法系的某些规定作为他山之石以改善中国法制,则更须对那些规定甚至整个法系作一番同样的研究,看清了二者的优劣,慎为取舍,不可以轻易地将中国目前的问题一概归咎于传统,更不该盲目地仿效他人。前言2006年春我应邀到西南政法大学访问,和一些师生们谈起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听到的大多是负面的评述...
- 学科类别:司法
- |
-
关键字:
理想司法者;司法目的;判决妥当性;判决协和性
引言近人好谈中西法文化比较。因为我曾在国内及欧美讲授相关课程,所以常有人问我二者主要的异同。大哉问!我的确常常想这个问题,也有一些心得,但是不敢说足以答复此问。现在只提出小小的、有趣的一点,供大家思考:中西方的理想司法者的图像和标志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的是一位以布巾蒙着双眼,一手举着天平,另一手握着长剑的女士;中国的是一位面色黧黑,神情严肃,额上有一月牙痕迹的男子。这两幅图像,特别是其中一些特殊...
-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 |
-
关键字:
法文化法律;制度;实践;法理
二、中国法文化的特点 外国朋友和学生们提出:“中国法文化有些什么特点”的问题,也可以从这个剧本里去找到答案。我已指出中国法文化是由一群思想家、统治者、一般人民以及一些法律专业人士创造出来的。他们有分别的,也有共同的目的;他们所用的手段也有同,有异。这些目的和手段使中国法文化产生了许多现象,因为这些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这个文化里,不易看出它们有些什么特殊之处。(不识庐山真面目,正因身...
我在法三时上林老师的行政法。这门课涉及许多技术性的问题。我当时稍稍读了一些法学理论的书,觉得那些问题很是乏味,曾在林老师的教科书上画了许多问号,写了许多意见。林老师上课时喜欢离开讲台,在课桌行道间边走边讲。一天见到我书上画得花花绿绿,写得密密麻麻的,拿起来看了一会,脸色似乎有点不悦。隔了几天,助教来叫我去教员休息室见林老师。我猜一定是有关我那些涂抹的东西,便想好了一番话准备去辩解。但是,当我很紧张...
编者按:2006年,张伟仁先生先后讲学于西南政法大学和清华大学,学生多就如何阅读古籍及如何做比较研究发问,先生耳提面命,悉心指导。近日,又有学生以邮件方式发问,先生故作此书面答复。编者征得先生同意,将此答复发于网上,以飨更多读者。 学生们常问我如何读古籍,如何做“比较研究”。 读古籍最好自《史记》开始,因为其文字浅显而优美,所记的又是我们略有所知之事,读来较有兴趣。读时不必从头读起,可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