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民商法学
- |
-
关键字:
民法典;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的特色,世界关注。应当制定得更好。基于此目的,以下建议主要集中于人格权编。 第一部分 人格权编 一、体系协调/条文整合 强烈建议全面检索和认真梳理总则编和后面各编条文的关系。回头来看,《民法总则》提前两年出台的积极意义有限。《民法总则》提前出台,本次整合基本保持了原样,对后面各编的制定反倒构成了实质的障碍。不能将民法总则条文不能调整作为民法典制定的当然前提。民法总则编的条文内容应当和后...
- 学科类别:刑事诉讼法
- |
-
关键字: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保障模式
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以下简称社会调查)是指在刑事判决前,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生活成长环境、犯罪原因等方面做背景性调查以便法院做出恰当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作为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确立的一项少年司法基础性制度,社会调查对恰当处理和保护犯罪未成年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果没有一套合理机制模式保障社会调查程序的稳定、有效运行,那么法官获得全面、真实的社会调查报告就是一句空话,社...
- 学科类别:侵权法
- |
-
关键字:
侵权之“权”;规范途径;立法模式
(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依德国之例,而略加变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84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者,推定其有过失。”立法理由书谓:查民律草案第945条及第947条谓无论何人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之权利者,均须负赔偿之责任,否则正当权利人之利益,必至有名无实。又故意以背于善良...
- 学科类别:侵权法
- |
-
关键字:
侵权之“权”;规范途径;立法模式
侵权法,无论其为侵权行为法,抑或为侵权责任法,都以“侵权”为前提。顾名思义,侵权,意即对权利的侵害。法律上权利众多,哪些权利属于侵权之“权”,侵权法对各种之权利是否一视同仁同等保护?侵权法以权利认定作为思考和判断的起点。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权利认定的范围。这一问题的实质,是法律对民事主体不同利益的态度。民事主体有各种不同的利益。法律对各种不同利益,如何给予保护?各种不同利益全部给予同样保护,还是不同...
- 学科类别:刑事诉讼法
- |
-
关键字:
刑事再审;新证据;审查;认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该规定明确了“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的法律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检察机关以新证据为由提出申诉、抗诉的情形占有相当的比例。鉴于再审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在再审中对新证据的审查与普通程序存在不同,突出表现为新旧证据之间矛盾更为突出,对新证据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