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故意;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114条和115条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规定具体行为结构与方式,而以“其他危险方法”进行的特殊罪状描述,其开放性使得司法实践中与危害公共安全相涉又无法与他罪构成要件相符的犯罪行为,大量统归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口袋化”处理;同时其模糊性使得具体案件适用该罪名定罪时存在认定混乱的情形。比如,《刑法》第114条和115条第1款将危险和实害分别予以规定,这种特殊立法方式是立法者有意将公共危险...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继续犯;状态犯;追诉时效;重婚罪;持有型犯罪
一、问题的提出 “重婚案”:甲女出生在偏远贫穷的山区,芳龄二十,聪明伶俐,五官端正,其有一个弱智且身体残疾的哥哥,年纪已三十有六,尚未婚配,父母决定将其兄妹与临村情况相似的兄(乙男)妹换亲。甲女虽以死抗争终无济于事,举行婚礼当晚,甲女就被弱智且身体残疾的乙男强奸。后甲女冒死逃出魔掌到深圳打工,工作中遇到聪明、温柔、能干、帅气、年方二十有六、有被逼婚经历的暖男一枚丙男,二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二人虽...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选择性罪名;罪刑相适应;数罪并罚;罪数;犯罪数额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工作人员假币案”:金融工作人员甲与无业人员乙约定去广东购买假币,甲、乙分别购买了1万元和5万元假币,甲乙商量由甲单独将6万元假币带到上海。之后,甲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从广东购买的1万元假币换成了真币,甲将之告诉了乙,乙便与甲商议分成后由甲将乙购买的5万元假币也换成真币。问题:对甲、乙行为如何定性,以及犯罪数额如何确定?[1] 理论上认为《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的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以...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法定刑升格条件;加重构成;量刑规则;未遂;盗窃罪
一、问题意识 案1(售房诈骗案):被告人王新明通过使用伪造的户口簿、身份证盗卖其父王叶芳的房屋,与被害人徐菁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购房款为100万元,在收到1万元定金及29万元购房首付款后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案发,未获余款70万元。一审法院仅认定被告人犯诈骗罪数额巨大(30万元)的既遂。二审法院改判认为,被告人同时触犯诈骗罪数额巨大(30万元)的既遂与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70万元)的未遂,从一重处罚。[1]但主张区分加...
- 学科类别:刑法学
- |
-
关键字:
情节严重;客观违法要素;司法解释检讨;立法反思
由于我国犯罪概念定性又定量,法定刑重且法定刑档次多,致使存在“情节较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恶劣”、“情节特别恶劣”、“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他恶劣情节”、“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之类表述的刑法条文,几乎占据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从《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受贿罪处罚条款的修改中对“情节”的强调来看,“数额+情节”立法模式会成为我国将来刑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