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类别:债权
- |
-
关键字:
抵销权;互负债务;到期债务;合同法;民法典;时效;债权转让;抗辩权
互负债务的民事主体之间债务抵销制度,由于原有法律规定太过笼统等原因,留下了争议空间,导致了认识和实践的混乱。民法典草案涉及抵销权的条款表明,草案对法定抵销权制度进行了重构和完善,如:1、重构了抵销权行使条件:不再要求“双方互负到期债务”(见《合同法》第九十九条);只要对方欠自己的债务到期,就可以行使抵销权以抵销自己欠对方的债务,而不论欠对方债务是否到期(草案第五百六十八条)。2、增加保证人抗辩权条款...
- 学科类别:民商法学
- |
-
关键字:
融资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机构;银行;授信;保证金;执行异议;质押协议;法律特征;审判标准
近十年来,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以政策、规章和条例的要求、鼓励为背景,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开展融资担保授信业务。其中,融资担保机构缴存于银行的保证金,是用来作为银行授信的质押担保的。而长期以来,对于融资担保机构保证金质权成立的司法认定标准不统一,出现诸多相矛盾的判例,导致银行质权实现的不确定性风险。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曾公布一个2015年54号指导性判例,但因其效力、影响力不及于司法解...
- 学科类别:诉讼制度
- |
-
关键字:
案外人;利害关系人;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实践乱象;完善立法;恶意滥讼;无理缠诉
利害关系人执行异议复议制度、案外人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实施多年,制度实践极不理想,不少案件对利害关系人、案外人概念认识不清,程序适用相互混淆,呈现诸多乱象。由于缺乏制度配套,利用异议和诉讼程序,搅局、拖延对方权利的实现,官司不打到底不放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制度适用应是与悖离制度设计初衷的。更多的恶意滥诉、无理缠诉案件,导致司法资源浪费,申请执行人或案外人陷入诉累难以自拔,法院也苦不堪言。...
- 学科类别:民事诉讼法
- |
-
关键字:
案外人;确权;执行;执行异议;诉讼;不予受理
以往长期的司法实践,案外人对执行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主张权利,在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确权之诉,执行法院会裁定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执行法院也会根据案外人胜诉的确权结果,排除对财产的执行。2015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后,上述情形的案外人在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程序以外,单独提起的确权之诉甚至取得胜诉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法院在执行异议程序中,也不再予...
- 学科类别:民事诉讼法
- |
-
关键字:
银行授信业务;保证金质权;救济程序;执行异议;案外人;利害关系人;制度困境;实践乱象;完善立法
银行授信业务,包括发放贷款,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信用证、银行保函,独立保函,普遍利用保证金质押,作为授信担保手段之一。保证金由受信人或第三人按约定授信数额的一定比例,缴存于在银行开立的专门账户,受信人逾期未能偿还贷款,或银行代受信人履行了对外付款义务,银行可按约定划拨保证金以实现质权。上述业务的保证金,尤其大量融资担保业务保证金账户资金,常因出质人其他案件的诉讼、执行被冻结或扣划,危及银行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