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超人 ——读《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之五十四
发布时间:2020/8/22 10:42:15 作者:左明 点击率[25] 评论[0]
【出处】本网首发
【中文关键字】超人;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学科类别】其他
【写作时间】2020年
《给美国黑人的信》
(1932年1月)
“这似乎是普遍的事实:少数民族——尤其是组成这些民族的个人是能够由生理的特征来识别的——在他们生活于其间的多数民族中,往往被看作是劣等民族。但这样一种命运的悲剧,不仅在于这些少数民族在社会和经济关系方面不由自主地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且也在于这些受害者的大部分人由无形中受到了多数民族的影响,也不知不觉地屈服于这种偏见,而终于把象他们自己这样的人也看作是劣等的。”
我总是反复强调、高调宣扬这样的颠扑不破的至高真理:上天是不公平的!上天是制造不公平的!它让人与人不一样,而不是一样。其必然结果就是:有的人优、有的人劣(优劣的判断标准,需要另行讨论)。
请看清楚:是上天让人与人不一样,而绝对不是人类让人与人不一样。换言之:在上天的面前,人类的所有努力、全部成就,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民族,其实是一个界定标准相当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在人类交往(典型表现:因性交而生育)日益广泛、频繁的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会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少数民族,顾名思义,就是人数较少的民族;多数民族,顾名思义,就是人数较多的民族。这两个名词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一定是: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同生活在某个特定范围内。
美国的黑人,应该是少数民族。同样,南非的白人,也肯定是少数民族。
请问:南非的白人,“组成这些民族的个人是能够由生理的特征来识别的——在他们生活于其间的多数民族中”,也会“被看作是劣等民族”吗?
少数民族与劣等民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许是“普遍”的、“往往”的,但却肯定不是完全的、全部的。
到底什么是劣等?谁是劣等?这些问题,可以争论、可以辩论,甚至可以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但是,客观差异则是任何人也无法因铁嘴钢牙而可以去抹杀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相当尴尬的问题:我自己到底是优秀、还是低劣?
其实,每个人对这个扎心问题的回答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所有人都应该知道:每个人都不会因自夸而优秀,也不会因自嘲而低劣。
优秀、还是低劣,就在那里,任人评说。任何评说都不能改变优秀者或者低劣者的属性。
猎豹,并不知道自己是否优秀;羚羊,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低劣。但是,它们都知道的是:羚羊是猎豹的食物。
请问:孰优孰劣是可以通过讨论而决定的吗?讨论孰优孰劣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吗?
同为羚羊,跑得快的可以幸免于难,跑得慢的必定在劫难逃。前者就是优秀者,后者就是低劣者。它们的命运天差地别。
低劣者的命运,通常都是悲惨的。请问:难道低劣者的命运不应该是悲惨的吗?
是否低劣、是否悲惨,这些都只是人类定义的,而不是上天定义的。
请问:在优秀者与低劣者之间,存在真正的公平吗?应该去追求公平的结果吗?
请问爱因斯坦:在您与弱智者之间,应该去追求在智商方面上的公平吗?
请问:低劣者的低劣,是“在社会和经济关系方面不由自主地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结果吗?“不公平的待遇”,仅仅只是低劣者悲惨命运的现实表现。
很有可能的客观现实:绝大多数低劣者,由于受到了优秀者有形或者无形的“影响”,也就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样的事实——终于把自己看作是低劣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屈服”,更没有“偏见”。
这样的低劣者,至少是头脑清醒的。
中国的民间智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在对比之下,如果还分不清高低上下的话,那可就真是脑子进水了。
醒一醒: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吃几碗干饭,难道心里没个数吗?
与傲慢相匹配的,一定不是偏见,而是鄙视。
与偏见相搭配的,一定不是傲慢,而是不智。
“这种祸害的第二个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可以通过少数民族内部的更加亲密的团结和有意识的教育启发来加以克服,这样,他们的精神就能得到解放。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
请问:哪里有祸害?什么是祸害?
任何民族(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多数民族)都有可能会加强内部团结和教育启发,但却很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从低劣民族转变为优秀民族。
真正解放每个人精神的不是自己,而是上天。
试问天下:用榆木作的脑袋,可怎么开窍呀?
美国黑人的努力结果,不是自己更优秀了,而是美国白人更宽容了。
孰优孰劣,争议无效。
2020-07-19于幸福艺居寓所
【作者简介】
北农讲师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看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