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超人 ——读《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之十八
2020/11/23 18:18:31
点击率[8]
评论[0]
【法宝引证码】
【学科类别】其他
【出处】本网首发
【写作时间】2020年
【中文关键字】超人;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全文】
《不愿意放弃完全的因果性》
——1920年1月27日给M·玻恩的信
“泡利所反对的不仅是魏耳的理论,而且也反对其他任何人的连续区理论。甚至还反对把电子当作奇点来处理的理论。”
一口气、一连串出现了三次“反对”:既有特定的个人,也有“其他任何人”,还有不同的理论。
也许,这才是、这就是科学态度,而且是纯粹的科学态度。
如果没有反对的话,那一定不是科学态度。而不论反对的观点是否能够成立。
“我必须承认,在这里,我对自己的信仰缺乏勇气。但是,要放弃完全的因果性,我会是很难过的。我不理解斯特恩的解释,因为我搞不懂他所说的自然界是‘易领悟的’这句话的真实意义。”
从事科学工作的人,需要有信仰吗?
人,当然可以有信仰,甚至是五花八门的信仰。但是,信仰与科学无关、无缘、无涉。各种各样有信仰的人从事科学工作,不一定会因其信仰而产生反科学或者不利于科学的结果,说不定还会产生促进科学发展的结果。
坚定的相信什么,这也许就是信仰。
我也相当坚定的相信因果关系,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能够根本动摇我的这一坚信。除非在面对科学的否定结论的时候。
一种表达之所以会使人不理解或者搞不懂,既有可能是因为表达的内容过于深奥,也有可能是因为表达的方式模糊不清。后者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前者。
能够及时且充分的交流,可以大大减少因表达的方式模糊不清而产生的不理解或者搞不懂。
“严格的因果性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有确定意义的,即使对这问题可能永远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如此。”
一个问题是否有确定的意义与其是否有明确的答案,并不具有因果关系。
愚以为:因果关系的存在与严格的因果关系的存在,并不相同。似乎不应该把因果关系简单化或者绝对化。当然,更多的情况则是:还有太多的因果关系并未发现。
“索末菲的书是好的,可是我必须坦率地说,由于只有天晓得的那种下意识的理由,这个人所说的,在我听起来不象是真实的。”
坦率,只能算是君子之间的美德。对于小人而言,坦率,很可能是一种极其滑稽、相当费解的蠢行。
请千万不要轻视、小觑——下意识。下意识,很可能就是自觉、本能的反应,最真、最实、最有效。
爱因斯坦一方面确实是足够坦率——袒露心声,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失世故、圆滑,非要碍于情面说——“书是好的”。实在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呀!
2020.07.24.于首都师范大学本部教师公寓
【作者简介】
北农讲师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看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0